{{ v.name }}
{{ v.cls }}类
{{ v.price }} ¥{{ v.price }}
近几年来,以iPhone、王老吉、滴滴、非诚勿扰等为代表的商标侵权案不时见诸报端,这些案件要么涉及金额巨大、要么历时长久,对企业的品牌和经营造成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。
为了防止商标被恶意抢注及被山寨,很多知名企业使出了浑身解数,想出成百上千种防御性商标:比如雷军除了注册“小米”和“红米”外,还注册了“蓝米”“黑米”等各种颜色的商标;而阿里巴巴则拥有“阿里爷爷”“阿里奶奶”等“阿里系”商标家族。
即使如此,市场上仍存在大量抢注知名度较高商标、侵犯他人在先权利、占有公共资源等商标抢注的行为。
这种现象形成原因较复杂:第一,在商标的审查中,由于每年商标审查的量太大,又受限于商标审查人各方面的能力;第二,商标的抢注本身是一门生意,注册的成本很低,但通过转让或者其他方式,获得的利益却很大;第三,我国现行法律对恶意注册商标的界定存在模糊地带。
商标陷“注册多、使用率低”困境
我国每年商标注册量都有好几倍的增长,且连续多年都是全球第一。注册量大的原因:第一,许多企业都申请了很多防御性商标,这类商标不使用但数量多;第二,存在某些企业大量抢注商标,通过转卖获取高额的利润。国家把商标注册的费用一降再降,本来是想鼓励企业创新创业,但同时也降低了商标抢注的成本。
商标是企业的无形资产,商标价值多少,没有一个非常固定的判定。注册一个类别的商标,费用只要1000多元,而转让价格往往可达数百万元乃至更高。2018年12月底,白云山拟13.89亿元协议受让广药集团所持“王老吉”系列420项商标专用权,其中14项基础性商标,按照收益法评估,估值高达13.89亿元的,而按照成本法评估,14项基础性商标估值仅为3.68万元。
我国目前商标行业现状是‘注册量大,使用率低’,而这则源于那些商标抢注囤积的行为。我国商标抢注行为普遍,还有一天申请注册5000件商标的行为,极大地浪费了我国的商标资源。
品牌如何“保卫”商标
虽然企业商标被侵权,可以通过法律渠道维权,但是很多案件涉及金额巨大、历时长久,一旦陷入商标纠纷的泥潭,企业的品牌建设就会受到影响,致使企业处于被动和负面的地位,不利于长远发展。因此,防御性商标便成为许多企业的选择。所谓防御性商标,就是同一商标所有人在非同种商品上注册同一个著名商标,以防止他人使用著名商标,造成不良影响的商标。
为了保护企业商标,许多知名企业纷纷注册各种防御性商标:“大白兔”奶糖的生产厂家,注册了“大灰兔”“大黑兔”“大花兔”等多个近似商标;小米公司注册了“大米”“蓝米”“黑米”“紫米”“橙米”等商标;阿里巴巴则拥有“阿里爷爷”“阿里奶奶”“阿里叔叔”“阿里姐姐”“阿里妹妹”“阿里哥哥”“阿里弟弟”“阿里宝宝”等“阿里系”商标家族。
尽管注册防御性商标在保障企业权益方面作用明显,但也存在困局。防御商标以“保护”为目的,使用的可能性很低,因此可能面临“撤三”风险。
从中国的商标法律体系来讲,防御性商标对于企业来说,是不得不采取的一种相对经济而有效的保护商标的方式,商标申请下来后,企业每年要进行续费。即使未来有“撤三”的风险,但是对于防止别人抢注还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。
此前,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有关负责人曾表示,将商标作为牟利手段,大量申请注册商标,给我国商标制度的健康运行造成极大破坏,严重妨碍了市场主体的正常经营活动,损害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,不利于经济健康发展,商标局将对商标注册各环节进行严密监测,在审查、异议、撤销等各环节从严审查、坚决遏制和打击恶意注册、囤积商标等非正常申请行为。